清风|以百姓心为心
日期:2024-12-19
来源: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
浏览次数:
字号【 小 中 大 】
视力保护色:
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”为官者理应为民造福,为民谋利,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。
清朝王仁堪以实心行实政,坚持“亲民之官当知民之利病”。在镇江知府任上,他遍察民情,发现镇江许多地区没有水源,容易发生旱灾,提出开设渠塘、兴修水利是当务之急。但考虑到库银不足,请求拨款无望,又不愿摊派扰民,自己带头捐出俸银,还写信向亲戚朋友求助。1892年,镇江遭遇大旱灾,王仁堪奏请截留漕米五万斛,救济了20多万饥民。
当3年任满考绩时,王仁堪的政绩为全省第一。1893年7月王仁堪调任苏州知府,镇江“士民夹道欢送,乃至攀辕哭泣”。王仁堪病逝后,镇江百姓为纪念他,在西郊建立了一座“王公祠”。正是王仁堪心系百姓,情牵苍生,让他“为民爱民亲民伟绩丰功垂青史,廉政勤政实政高风亮节启后人”。
《宋史·叶康直传》中写道,“凡政皆务以利民”。一切政治,都务必以利民为宗旨。正所谓,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为官者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才能赢得人心、赢得支持,战胜困难、开创新局。相反,为官者只为己私,不为百姓;只为己利,不为民福,只会遭到群众的反对、历史的审判。故哲人有言,凡举事,必先审民心,然后可举。
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在逆民心。“人心者,国家之命脉也。”唐代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,为民凿水井、释奴婢、办学院、修孔庙、易风俗、兴文化,在民间留下好口碑。宋代苏东坡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好事,在徐州防洪筑堤,在杭州疏浚西湖,在惠州引泉入城,在儋州兴办学堂。这些古代的清官能吏,正是以民事为事、以民心为心而政声留一方、政绩泽后人。
为官应立公仆志,从政最贵爱民心。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。无数党员干部坚持树牢正确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,不忘初心、坚守恒心,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。“四有书记”谷文昌,面对压在东山人祖祖辈辈头上的风沙旱“三座大山”,和当地群众苦战十几载,遍植木麻黄,给后代留下了一条绿色林带;“当代愚公”黄大发,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“生命渠”,解决了百姓的缺水问题;“樵夫”廖俊波,对群众所忧放心不下,为经济发展四处奔走,留下“政和质量”“俊波速度”……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,以百姓心为心,做到了爱人民爱在心里头、帮群众帮在急需处。
现实生活中,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丢掉初心、失去恒心,忘记了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,走向人民的对立面。他们有的权为己用,损公肥私;有的脱离群众,高高在上;还有的只追求个人“升迁”,不愿为百姓办事。诸如此类,难免误入他途、走上歧途。
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。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”,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新征程上,党员干部作决策、办事情,都要把群众是否答应、是否支持作为检验标准;抓工作、做实事,都要把群众是否高兴、是否受益作为重要尺度。如此,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,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。
上一篇: 清风|不妄用者不过取
下一篇: 清风|以人为镜明得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