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雍:发现问题169个 快查快结9人
日期:2017-06-05
来源:
浏览次数:
字号【 小 中 大 】
视力保护色:
纳雍县委巡察工作自1月份启动以来,各巡察组扎实“查资料、窜村寨、见实物、理线索”四大“基本功”,往深里抓、往实里做,扎实推进巡察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。
查资料,突破“等”的思维。在巡察组不了解乡情、民情、地形,又无群众反映的情况下,在文字材料上下功夫,成为主动出击突破“等”的思维的一着先手棋。巡察组通过调阅、复制有关文件、档案、会议记录等资料,发现已被巡察的乡镇党委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,研究党建工作少,部署经济工作多,没有把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;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粗放,不细不实。个别乡镇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得较少或长时间不开展,运用“四种形态”提醒、教育干部不够,导致个别干部“小问题”累积成“大问题”。个别村“两学一做”、“三会一课”做样子、走形式。个别村发展党员不积极,村支部书记不清楚党员发展程序,“近亲”发展党员等。
窜村寨,摆出利害关系。窜村寨,唠家常,拉近和群众的距离,赢得群众的信任。在“摆龙门”、“吹壳子”中了解情况,获取第一手资料。针对问题线索涉及的早出晚归的群众,错开其务工时间,晚上,到其家中把茶话桑麻,对方解除心理戒备后,循序渐进深入交谈,不知不觉中,把需要核实的问题线索一一问清,问题线索中涉及的个中利害关系一一理顺。
见实物,定准问题线索。对百姓反映的问题,特别是涉及工程项目的问题,不听“一面之词”。列出问题工程项目表,勤走、多看,对照项目,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工程项目,如:小水池、通村路、危房改造、扶贫养牛养羊等,进行实地查看,“有没有、用没用、惠民与否”详细记录、拍照留证。到相关项目主管单位核实掌握项目立项信息,到被巡察乡镇财政分局查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。对于确有问题的项目,找出项目经办人、施工方负责人等相关人员,个别谈话核准后,定准问题线索。“‘小水池’人畜饮水工程,常年无水,引水管道‘弄虚管’,安装半截‘蒙人眼’,钱也花了、验收也合格了,百姓却滴水未进。”这正是巡察组实地查看时发现存在问题的项目。
理线索,用好巡察成果。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分人分类梳理,认真研判,综合分析提出处置建议,由巡察组长、副组长、组员签署编号的《问题线索登记表》确认后,形成“一号一卷”,逐号编入《问题线索移交表》,待巡察结束,统一移交巡察办暂存管理。巡察办对移交的卷宗,指定专人负责管理,卷宗逐个编号、建立台账,并编入《巡察问题线索分流处置表》,给出处置意见,经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,移交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。跟踪查办情况,办结的问题线索逐个逐件销号。对乡镇党委存在的问题,及时反馈,实时跟踪、同步问效,督促被巡察乡镇党委召开专题会,拿出整改方案,落实整改责任。截至目前,发现问题169个,反馈被巡察乡镇即改问题31个,移送线索119条,快查快结9人。通过巡察,追回资金1284万元。(何晓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