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案警示】船到江心补漏迟
日期:2016-04-26
来源: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网站
浏览次数:
字号【 小 中 大 】
视力保护色:
今年1月4日,毕节市纳雍县纪检监察网站发布一条纪律审查信息:“纳雍县纪委对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、主任朱江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。”消息一出,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立刻引起强烈反响。接受组织调查十天后,朱江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。
智者为官,替国分忧,为民解难,鞠躬尽瘁,一生尽得平安;愚人居吏,为己谋财,弄权求利,机关算尽,永世难求幸福。一位曾连续几年受到上级业务部门表彰奖励的扶贫办主任,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进“铁窗”?
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
朱江是个农村苦命孩子,年幼丧母,依靠做小生意勉强得以上学。学习之余,除拼命帮助家里干农活外,还要照顾四个年幼的弟妹,从小就锻炼他了坚强的性格。考上中专,朱江得到了所谓的“铁饭碗”,让家人亲友都羡慕不已。参加工作后,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,努力上进,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和组织的认可,曾担任过县统计局副局长、维新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、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。
2010年2月,朱江从维新镇党委书记调任县扶贫办党组书记、主任,掌握了部门的特殊职权——资金多,项目多,权力大。慢慢地,朱江的思想就逐渐发生变化,开始得意忘形,把党的纪律和规矩不当一回事。
刚担任扶贫办领导岗位不久,就有人送了8万元来请他“多多关照”,此时朱江尚从心里觉得厌恶,于是叫人把这笔钱退了回去。一次,二次……遇到这种事情多了,内心开始抵挡不住诱惑。特别是看到一些和自己一样居于领导岗位的人都在“发财”,就慢慢的“上钩”了。总觉得别人拿得,自己也拿得,最后竟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。
2012年春节至2013年7月,某生态公司法人郭某某为了感谢朱江对自己建设种羊场项目给予的“关心”和“帮助”,两次送给朱江现金5万元;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,朱江两次收受某公司负责人曾某某现金9万元后,和时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杨某(另案处理)违规将扶贫资金400万元借给曾某某实施非扶贫项目,至今该400万元借款尚未追回;2014年初,某葛根种植项目负责人陈某某为了感谢朱江“馈赠”了一个70万元的葛根种植项目,送给朱江现金10万元……
不论是公司老总,还是项目负责人,他们送钱给朱江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看到朱江的职权,能得到扶贫项目或扶贫资金。而朱江则是收别人的钱,为别人办事,利用自己职权的影响力,为这些公司提供帮助,顺利拿到项目或资金。自担任扶贫办主任以来,朱江利用职务之便,25次收受19人现金75万元,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
“一段时间,我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顶礼膜拜,思想松懈,把党和人民的重托放一边于不顾。”朱江在忏悔录中这样写到。
2012年6月的一天,朱江和徐某某等朋友一起吃饭,席间,徐某某让朱江随便拿点资金和他合伙培育樱桃苗出售,当时朱江见人多便没有立即回应。三个月后,徐某某又给朱江说合伙的事,朱江便拿了5万元给徐某某,“至于分成,随你给多少,够我抽烟就行。”徐某某应诺不会让朱江失望。
同年年底,一次和徐某某等人吃饭,临别时徐某某拿了14万元现金给朱江,称是卖樱桃苗赚的钱。没过几个月,徐某某又分了7万元现金给朱江,两次共计21万元。朱江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,忘记了自己是扶贫办主任的职责,与他人入股分红,获取利益。致使对项目、资金的管理及项目建设的质量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软,导致部分项目实施失败,甚至有的资金被套取、冒领,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。
“书”到用时方恨少,船到江心补漏迟
朱江受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,人生观错位,价值观扭曲,权力观异化,把法律法规、党规党纪、扶贫政策的学习停留在嘴上,最终迷失在犯罪的道路上,直至越走越远。
2014年6月初,朱江得知纳雍县纪委正在追查乐治镇原镇长王星、原副镇长李盛(两人已移送司法机关)在两年前贿赂自己的5万元现金消息后,彻夜难眠,寝食不安,不但不主动向组织说清楚问题,反而被贪欲夺去最后的一点理智和清醒,安排其下属刘某某、韦某做假证,并出具已将收取5万元现金上交财务的虚假说明材料,妄图蒙混过关,对抗组织调查。
在谈话过程中,朱江说:“得知组织对我的问题进行调查时,我一直非常惶恐和焦虑,现在把事实交待清楚,内心释然了……”
经查,朱江在担任纳雍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期间,违反党的政治纪律,欺骗组织,对抗组织审查;违反党的廉洁纪律,利用职务之便,收受他人现金75万元,逢年过节收受礼金16.3万元,与他人入股经商获利21万元,总共涉及违纪资金112.3万元。
2016年1月14日,朱江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,1月23日、24日,朱江分别被开除党籍和公职,等待朱江的将是法律的制裁。
面对铁窗和高墙,朱江回想自己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过程时,流下了悔恨的泪水:“落到今天这个下场,我罪有应得。从心灵深处感到惭愧,我辜负了组织三十多年的培养。”
当前,党中央已经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,向贫困发起总攻,在这场攻坚战中,党员干部面临的压力之大、诱惑之多不言而喻,朱江的案例给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留下了深刻的警示。